专家解读石破茂“个人见解” 剖析战前体制缺陷

2025-10-11 HaiPress

10日傍晚,即将卸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发表了战后80年的个人见解。《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这份文件长达7页A4纸,约6000字,从政府与议会体制入手,分析了日本走向鲁莽战争的原因,并明确表示继承过往首相谈话的历史认知立场。

石破茂在开篇即表明,他继承了历代内阁关于历史认知的立场。他指出,在过去的三次内阁总理大臣谈话中,对“为何未能避免那场战争”的问题触及不多。他的分析集中在“国内政治体系为何未能遏制战争”,探讨了当时日本在宪法、政府、议会、媒体以及信息收集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战前的日本缺乏将政治与军事适当整合的机制,统帅权的含义逐渐被扩大解释,而原本应承担对军队统制职能的议会也逐渐丧失了其功能。

石破茂强调,政治家必须具备不向无责任的民粹主义屈服、不随波逐流的尊严与责任感。为防止政府做出错误判断,议会和媒体应发挥制衡作用。他呼吁始终在历史面前保持谦逊,将教训深刻铭记于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认为,石破茂以“个人见解”的形式深入全面阐释日本为何会走向战争以及政治权力未能阻止战争的内在机制,在战后日本首相中是首次。在当前政治生态中,石破茂发表这番谈话需要政治勇气,应予以肯定。

尽管如此,自民党内对石破茂表态的反对声浪强烈。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战后70年谈话已是最佳版本,无需新的表态。《产经新闻》评论认为,这一立场凸显出自民党内部在“保守回归”趋势下,对历史认知议题的路线分歧。

项昊宇分析称,自民党内围绕石破茂“个人见解”的尖锐分歧,反映了自民党乃至日本国内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深层裂痕,以及不同政治路线间的激烈斗争。石破茂的“个人见解”对战前日本政治和体制缺陷进行了深入反思,但实际作用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社会扭曲的历史观和修正主义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及历史认知问题时,石破茂仅表明“继承历代内阁立场”,回避了直接提及战争责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笪志刚认为,石破茂的讲话提出了一些值得重新思考的方向,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回避了日本的加害责任和侵略本质,是一个遗憾。从他此前在联大演讲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同样回避了“侵略”“道歉”等关键表述,未直面日本在战争中的加害者责任,因此很难期望他会就日本的侵略历史向受害国人民作出诚恳道歉。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